模具型腔的拐角處采用圓角過渡(半徑不小于 0.5mm),避免直角導致的應力集中;
針對細長類非標緊固件,模具的工作部分設置階梯式結構,分散冷鐓時的徑向力;
卸料裝置與模具主體的配合間隙控制在 0.01-0.03mm,減少因間隙過大造成的撞擊磨損。
涂層處理:采用 PVD(物理氣相沉積)技術在模具表面鍍覆 TiN、TiAlN 涂層,涂層厚度控制在 3-5μm,可使表面硬度提升至 HV2000 以上,耐磨性提高 2-3 倍;
氮化處理:對模具工作表面進行離子氮化,形成 0.1-0.3mm 的氮化層,表面硬度達 HV800-1000,同時增強抗咬合能力,減少冷鐓時的黏?,F(xiàn)象;
拋光處理:將模具型腔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Ra0.02-0.05μm,降低摩擦系數(shù),使坯料流動更順暢,減少模具磨損。
預熱與冷卻:冷鐓前對模具進行預熱(溫度 50-80℃),避免低溫下突然受力產(chǎn)生裂紋;連續(xù)生產(chǎn)時配備循環(huán)冷卻系統(tǒng),將模具工作溫度控制在 150℃以下,防止材料因過熱導致硬度下降;
定期檢查與修復:每生產(chǎn) 5000-10000 件產(chǎn)品,對模具進行精度檢測,發(fā)現(xiàn)刃口磨損、型腔變形等問題及時修復,可采用電火花補焊、研磨等方式恢復尺寸精度;
合理存儲:閑置模具需進行清潔、涂油處理,存放于干燥通風的環(huán)境中,避免銹蝕或受潮變形。
變形量控制:根據(jù)坯料材質(如碳鋼、不銹鋼)合理分配各道次變形量,單次變形量不超過 40%,避免因過載導致模具崩裂;
潤滑改進:采用專用水基潤滑劑(含極壓添加劑),在冷鐓過程中形成穩(wěn)定油膜,降低模具與坯料的摩擦系數(shù),較傳統(tǒng)機油潤滑可減少模具磨損 40%;
速度調(diào)節(jié):對高強度非標緊固件(如 8.8 級以上螺栓),降低冷鐓速度至 60-80 次 / 分鐘,減少沖擊載荷對模具的損傷。